活动详情
中国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冶炼金银的技术,从那时起,金银一直是财富的代名词,随着历史的进程,进而演变为货币的一员。千百年来,金银始终以称量货币的形式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并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白银货币实物出现在唐代中晚期,宋金以来,白银的使用范围扩大,在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战争议和赔偿、帝王赏赐臣属、救灾赈济、军费开支、赋税、专买和海外贸易等领域的重要媒介。在民间交易中,白银的使用也很普遍。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将白银的使用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政府的田赋、徭役、专卖收入、商税、矿税、关税等财政收入方面无不以银纳税。清初,政府就制定“用银为本、用钱为末”的货币政策,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银锭成为国家财政收支的重要媒介和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通货。
主讲人简介:
李小萍,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从事中国货币史研究30余年,主要研究中国古代金银货币和中国近代机制币。主要著作有《明代赋税银锭考》、《金银流霞》、《尘封千年的国家宝藏》、《中国近代金银币图典》、《银的历程》等。曾获中国钱币学会金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