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博物馆青少年人文讲堂·新悦读 第一讲: 写作始于何处?
第一讲的核心是:写作始于记录,记录身边的人和事,以对抗遗忘。
产生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500年左右的《诗经》,许多篇章就是为了记录而作的。
《芣苢》就是这样一首诗,四小节、每一节16个字,反复吟诵的,就是妇女们一起采摘车前草的劳动场景。
比中国产生《诗经》的年代早数千年时,古埃及出现了莎草纸,珍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死亡之书》(The Book of the Dead)告诉我们,书于莎草纸上的文献,是古埃及人民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的记录。
同样被珍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用一段诏书告诉我们,写作始于何处,那就是为了遗忘而记录。
与大英博物馆比肩的法国卢浮宫,也珍藏着一件镇馆之宝,那就是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序、法典条款以及跋等刻在黑色玄武石上的楔形文字告诉我们,人类写作的初衷非常单纯,为了记录。
一个叫谢里曼的德国人的发现,则加持了“写作始于记录”这一观点。《伊利亚特》(The Iliad),是两部荷马史诗之一。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认定无论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Odysseia),都是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的文学创作,但是,谢里曼执着地在今土耳其境内挖出了9个时期层叠的特洛伊古城,告诉我们,《伊利亚特》是用诗行记录了一段战争史,特洛伊人与古希腊人(阿开亚人)为美人海伦打了10年仗的一段史实。
《诗经·芣苢》、《死亡之书》、罗塞塔碑、汉谟拉比法典、《荷马史诗》、《神祗、陵墓与学者》,是第一讲带领大家阅读的文本。